2025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分析

2025/09/05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成为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在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技术不断创新背景下,国内网络安全市场需求同比回暖,但行业增速呈现放缓趋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政策法规体系化精细化,合规成为核心驱动力
 
  2025年上半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网络安全新规,以体系化设计和场景化治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首次以“全生命周期”视角系统规范数据处理活动;《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将违法成本提高至千万元级别,实现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衔接共振。
 
  细分领域监管同步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强制AI生成内容添加可识别标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禁止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进一步细化跨境监管规则。这些政策通过场景化精准施策,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合规依据,推动网络安全建设向纵深发展。
 
  合规需求已与攻防需求共同成为引领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对网络安全运行合规咨询、监测审计、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等业务带来综合促进。
 
  二、市场规模稳健增长,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IDC数据,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3.5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95.5亿美元,保持稳健增速。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1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9.2%。
 
  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安全服务占比从2019年的20.5%提升至2024年的28%,云化、服务化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之下,2024年中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为21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IT安全软件市场规模约为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1.8%;安全服务市场规模19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
 
  防火墙仍然是安全硬件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市场规模达143亿元。IDC预测2024-2029年防火墙市场五年复合增速为4.9%,2029年有望达到182亿元规模。
 
  三、技术变革重塑安全范式,新赛道不断涌现
 
  AI、数据、云深度融合构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制造、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等新质场景涌现,共同驱动安全需求发生结构性变革。
 
  AI安全成为焦点:大模型安全风险划分为安全合规风险和安全技术风险两大类别。生成式AI被攻击者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漏洞挖掘、钓鱼邮件生成等网络攻击,攻击频率和复杂性急剧上升。为应对这一挑战,头部企业加大对AI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训练垂直领域安全大模型,实现威胁快速研判与自动化处置。
 
  数据安全持续升温:2024年数据安全软件市场规模达71亿元,同比增长6.14%,是安全行业为数不多正增长的子市场。AI技术加速数据安全智能化转型,自动化监测成为新趋势。新一代数据安全平台通过AI驱动的自动化识别与监测技术,可在24小时内实现全覆盖的数据资产扫描,显著提升识别与分类准确性。
 
  云原生安全需求增长:云原生、无服务器等新概念催生多种云服务模式,同时也带来多维度脆弱性引发的连锁数据泄露与攻击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源于云凭证泄露、云配置错误、云服务商漏洞以及软件供应链问题。
 
  四、威胁态势持续加剧,攻防对抗升级
 
  网络空间对抗加剧,攻击在组织形式、攻击目标和攻击技战术等方面加速演进。安全威胁的针对性、持续性和多样性明显增强,勒索组织攻击目标聚焦关键基础设施单位,勒索生态显现虹吸效应,大型勒索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攻击技术持续升级演进,从早期的简单病毒木马,到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勒索软件攻击,网络攻击手段日趋专业化、复杂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催生了深度伪造、AI生成虚假信息等新型威胁,对国家社会安全和个体信任构成颠覆性挑战。
 
  利用开源软件漏洞发起的供应链攻击,放大了安全风险的波及范围。2024年全球披露的通用软件漏洞总数达到44,957个,相比2023年增长超过50%,创下历史新高。
 
  五、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格局重塑
 
  在政策利好、需求变化和技术变革驱动下,网络安全行业快速发展。面对巨大市场机遇,新注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大型企业借助资金优势布局企业级网络安全市场,凭借人才和品牌力量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市场热点频出,中小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加入竞争;国内大、中、小厂商之间在人才、产品技术和市场端的竞争持续加剧。
 
  2025年上半年,行业仍未观察到明显复苏迹象,对优质行业和客户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如何摆脱“碎片化、低质量、重复化”的业务发展模式,改变低效运营,打造可持续稳定增长的盈利能力,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六、未来展望:新质网安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将更加成熟,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国产化: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网络安全成为信创关键环节。信创领域具备明确长期增长动力,预计2025-2027年市场规模年增速超过30%。
 
  行业化:伴随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数据中心等场景升级,安全与业务深度融合。政策驱动能源、水利、交通、医疗等民生行业投入加速,释放增量安全需求。
 
  服务化:构建“多层级、多角色线上线下协同”的安全运营体系。安全托管服务(MSS)等模式受到青睐,企业按需订阅专业安全服务,降低安全成本和技术门槛。
 
  智能化:AI、算力、数据融合重塑安全能力,实现全域智能协同。IDC数据显示,61%的中国客户将会在未来1-3年采购安全大模型产品和服务;到2028年,中国安全智能体相关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0%。
 
  网络安全已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经济稳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正进入“新质网安”阶段,一个更广阔、更融合、更智能的网络安全新生态正在形成。企业需把握国产化、行业化、服务化、智能化趋势,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本文由 AI工具整理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2025年度江苏省水利厅网络、信息安全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