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网融合创新 AI向实而行

2025/07/18

在人流如织的上海南京路街头,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游客借助AR导航寻觅老字号店铺,保洁机器人自动识别垃圾,交通信号灯依据人流动态调整时长……曾经的科幻小说场景,如今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些场景背后,是5G网络每秒10Gb的数据传输能力与AI每秒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正重构着城市的“数字基因”。当通信网络这个“神经系统”与人工智能这个“大脑皮层”深度耦合,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比工业革命更彻底的“基因重组”。同时,通信网络本身也因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而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网络如同铁路,只能按固定轨道传输信息;现代智能网络则更似活体血管,具备自我调节能力。

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将融合创新理念带到了世界舞台,全面启动AI全融通计划(AI Unites All),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如今,中国联通正以网络“自规划、自配置、自优化、自修复”和客户服务“零等待、零风险、零接触、零故障”为目标,全力打造AI原生网络大脑,赋能网络实现自主智能化运营。

以算网融合创新作为战略支点,进一步放大运营商特色优势。全面加强智算中心布局,持续推进云网边一体化建设,构建了热点集约、跨区辐射、边缘覆盖的多级智算体系;打造骨干云池300余个、覆盖中国270多个城市,建成上海、呼和浩特万卡智算中心,联合合作伙伴推进智算集群建设,持续满足大规模训练、推理需求;持续深耕下一代互联网原创技术,建成了高通量、高性能、高智能的算力智联网AINet,实现了全域算力智能调度、海量数据无损传输、训练推理高效协同。

以数智融合创新作为关键路径,进一步增强通信行业发展动能。坚持数智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建成全球运营商最大的单体IT系统,具备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率先实现全域数据一点集中,打造了汇聚内外部、多行业、全时空的高质量数据集,形成了领先的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能力,为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改进提升大模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强化人工智能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推出了性能领先的联通元景大模型,打造了40多个行业大模型,有效赋能经济运行、信息消费、工业制造等领域;加快推进主流算力适配多规格DeepSeek模型,兼顾私有化和公有化场景,在全国270多个骨干云池实现预部署。

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秉持融合创新战略,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数智创新产品,引领通信行业从连接赋能向认知智能跃迁,开启“用AI联通”向实而行的智慧新时代。

AI筑基

自主打造智能网络新引擎

通过融合知识图谱、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以生成式AI与决策式AI协同驱动,中国联通构建起覆盖融合感知、分析诊断、决策辅助的智能化能力体系。同时,创新升级“平台+应用”架构,构建Agent工程框架,推出交互型AI助理、自动型AI机器人等MaaS服务,推动网络加速迈向高阶自智阶段。

目前,中国联通网络智慧运营成效显著。联通元景网络大模型2.0等生成式AI成果已上线,决策式AI模型数量超200个。网络大脑深度赋能中国联通全集团270多个应用系统,累计调用量突破2万亿次。聚焦高价值场景,打造了基站节能、无线网络随心测、智能运维机器人、O域数仓ChatBI助手等标杆智能成果。

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

日前,内蒙古赤峰市互联网出口直连北京骨干网正式加载流量,8ms超低时延直连链路正式开通。此次优化使赤峰至北京的单向时延压缩至8ms,带宽容量提升至800Gbps,可满足AI训练、超算渲染、实时金融交易等高精度业务需求,例如在2024年成立的中核华辉—内蒙古联通联合实验室就实现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显著提升。依托赤峰距北京仅300公里的地理优势,直连链路将吸引京津冀AI企业把算力需求下沉至西部节点,降低综合成本超20%。

近年来,赤峰市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迅速,互联网出口直连北京的落地,将显著提升本地政务云、医疗影像云、智慧农业等平台的运行效率。在“东数西算”战略指引下,内蒙古联通已为中核集团、国燚(赤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智算服务,规划算力规模达1000PFlops。

开辟新赛道 驱动新未来

走进中国联通乌镇智算中心的玻璃隔间,一排排高大的机架矗立,机柜内的指示灯闪烁不停,热通道内温度逐渐升高;另一侧则有冷风持续吹拂,确保计算机能够高效运行,这一切都显示这里正在进行高级别的计算任务。据介绍,该中心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两处机房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机架880个,规划算力为2000P。

“一期建成投用后,预计算力达到320P。”浙江联通桐乡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联通将在这里打造“超算+智算”双擎协同算力体系,形成智能分析、数据处理与行业应用协同的算力生态,为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核心支撑。目前智算中心已与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领域1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为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小县城里的智算中心

在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的机房里,一排排机柜里的服务器日夜不停地高速运行,执行着数据存储、处理各项任务;维护人员细致地进行巡检,确保服务器和各项设备的运行万无一失。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为目前京津冀区域内运营商级在建面积最大、建设等级最高、机架规模最大、供电/环评/节能手续最齐全的核心级数据中心,积极承接北京等地的算力需求,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除了河北怀来先天的地理优势,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充分发挥中国联通网络运营服务优势,打造了基于算网融合设计的服务型算力网络。园区接入包括智能城域网、泛在接入网、光传送网等在内的算力承载网络,实现区域间、区域内各城市间高速全光互通互访,有力保障了东西算力互访质量。同时,园区充分利用河北联通在京津冀一体化组网模式上的创新优势,网络布局由怀来直达北京,将时延降至2毫秒以内,链路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实现“两城一家”的极速网络体验。

工作人员使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监测园区运行情况。

绿色节能

AI驱动绿色通信新范式

在5G网络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基站能耗问题已成为行业痛点。聚焦无线基站智能节能场景,中国联通首创深度强化学习(DRL)驱动的智能体协同工作流,利用基站能效数字孪生实时获取动态参数,为不同场景训练专属模型,并生成场景化“小区画像”。与此同时,结合智能调用硬/软关断、温控优化等10余种节能方案,按需组合参数指令,依托分钟级反思迭代机制(ReflectionLoop)评估效果并触发模型再训练,从而实现“一小区一策略”精准控制。基站节能场景内核深度融合“KPI-KQI-QoE”三级保障,即设备层KPI通过硬件实时调优,业务层KQI关联用户行为预判风险,体验层QoE基于历史策略库动态平衡节能阈值。

现如今,中国联通已将无线基站智能节能场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300个地市规模化应用落地,年节电超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76万吨。

绿电与算力的完美邂逅

中国联通依托青海丰富的光伏资源,在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创新打造“绿色电力+绿色算力+绿色金融”协同模式,使数据中心PUE值突破行业极限,达到1.17以下。建设中国联通AI算力节能调度平台系统,通过打造AI算力集群三层降能降碳体系架构、六大节能管控系统,实现AI算力集群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管控,破解了AI算力GPU资源利用率低的行业痛点难题。

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

AI安全

“技防”+“人防”识破跨国骗局

日前,在山东烟台遭遇境外诈骗的王大姨配合警方,借助烟台联通AI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亲手”抓住了骗子。烟台联通自4月16日起试运行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三项核心技术锁定犯罪链条,对本地固话进行风险筛查。系统每日筛查2000余个固话线索号码,结合境外来电、高频呼叫等12项特征,构建诈骗识别模型,精准匹配潜在受害人相关数据。联通技术团队将研判线索实时推送给警方,协助当地反诈中心对高风险目标进行100%电话核实,同时追踪通信流与资金流交叉轨迹,为抓捕提供关键支撑。

此外,对于检出的潜在受害人,系统中的AI外呼预警模块会立即通过AI语音电话进行实时提醒,告知诈骗风险,劝阻转账行为。该模块提前预设了丰富的问答策略,针对群众可能提出的疑问,由专业录音师预先录制好清晰、易懂的AI语音,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准确传达。值得一提的是,AI外呼预警模块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特点,针对部分老人方言口音重、语音识别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联通公司设计了人性化的流程——在AI外呼后,会安排人工客服及时跟进,确保预警信息万无一失地触达并理解。这种“AI先行+人工兜底”的模式,显著扩大了预警的覆盖面、提升了有效性。

“反诈盾”+“防火墙”构建可信生态

上海联通积极建立双技术协同防线,让AI安全加速从“人防”向“智防”跨越。

第一道防线——AI内容“安检通道”。上海联通让目标模型做“开卷考试”,通过话术陷阱让其接受无提示的压力测试,并引入“AI陪审团”机制:集结多个主流大模型作为“评审委员”,从回答合规性、引导责任感等维度进行智能评分,可自动识别不当内容,并核对事实准确性,防止“李白是宋代诗人”这类错误,过滤偏见言论,确保输出尊重多元文化,实现“以模治模”。

第二道防线——AI作品“防伪标识”。当AI写文作画时,上海联通研发的智能水印技术会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悄悄调整一些细节,比如更换几个特定词、微调图片的某些像素点。当需要“验明正身”时,用专门的“解码器”扫一下,就能看出这些隐藏标记,确认内容是否为AI生成、源自何处。每个AI输出都有隐形“身份证”,即使被刻意修改转发,也能稳定追踪到溯源信息,保护原创权益。当安全评测与水印技术联动时,可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追责”的保护闭环,让AI安全看得到、管得住。

AI新服务

10010热线拥抱智能

2024年,10010热线智能客服持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交互拟人度。通过对海量话务数据的聚类挖掘,新增了“开通国际流量包”等41个服务场景,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咨询需求。增加了光猫、IPTV等7项故障自助诊断能力,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故障排查途径。新增开通宽带提速包等27个线上直办接口,实现了业务办理的高效化。对识别模型进行了165次迭代优化,为客户带来更流畅的服务体验。

截至2024年底,10010全语音门户具备智能语音、文本机器人、智能知识库、智能助手、智能质检等20多个智能化的端到端场景应用功能,为客户提供精准、智能的服务,实现智能服务占比超83%,热线服务满意度达95%,创新成果先后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典型案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权威奖项。

视频客服产品资费可视化展示。

让通信服务智变

当AI质检系统的数字之眼24小时守护千家万户网络服务轨迹,当智能工牌精准捕捉每一次服务对话的专业细节,中国联通正用科技力量重新定义通信服务的品质标准。

“您好,我是联通智家工程师。”用户听到的这句简单话语,其实背后隐藏着强大的科技支撑——智家工程师佩戴的AI工牌将服务对话实时转化为数据流,在语音大模型的解析下,从标准开场白到93个关键服务节点,都被精准量化成服务质量图谱。

北京联通创新构建的“入户服务七步法”数字标准体系,通过16个核心环节的AI质检,彻底告别传统服务依赖经验的模式。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智家工程师统一配置了AI工牌,对入户服务全过程进行监督,服务投诉量同比下降31.5%。这意味着智家工程师的每次业务交付都可以遵循标准化、可量化的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地为用户解决问题,让每一次服务都能“听得懂”需求、“做得好”交付。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AI质检系统正在重新定义家庭网络施工标准。质检系统日均智能解析2万张施工场景照片,通过设备型号智能识别、布线合规性检测等23个维度的算法评估,实现毫米级的质量管控精度;EXIF地理信息双重校验确保100%的真实施工定位;而机器学习算法对终端安装位置的散热效率、信号强度等潜在风险的智能预警,推动家庭网络故障率显著下降18%。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可以随时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网络环境,无论是居家办公、网课学习,还是全家追剧,都能畅快无忧。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产业升级的“超级引擎”已就位 itc分布···

下一篇:没有了!